專欄分享

脆弱的力量-上篇(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蔡幸芳醫師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一位社工師,也是在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裡的研究教授,她花了十二年研究自卑感、勇氣、價值感及人類心靈的脆弱。內容讓我最有感受的是「脆弱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害怕被別人看到我們的脆弱,想要掩飾起來,但當我們能夠面對我們的脆弱、展現出脆弱,這也是最有勇氣的行為,往往也會帶來很不一樣的結果。
列舉出一些讓我覺得很有感受的句子或內容分享給大家。

1.踏實幸福人生的關鍵,在於做自己,必須忠於自己的內心,才有真正的平安喜樂。如何做自己?先要認識並接受自己。
2.認為自己『值得』被愛並進而全心全意生活,是超越自卑、不再恐懼被脆弱擊倒的重要態度。承認自己不完美,是認識真實自我的第一個步驟。接受自己的原本面貌,功成名就與否,都無損於自己的價值。
3.全心投入的生活是自信參與生活,意即培養勇氣、包容和連結,讓你一早醒來心想:不管我做了多少,還有多少沒做,我已經夠好了。也讓你在睡前心想:沒錯,我不完美又脆弱,有時也會恐懼,但是那不會改變「我很勇敢,也值得擁有愛與歸屬感」的事實。
4.想要消除匱乏(你不夠好)的感覺,對策不是追求充裕,而是感到自足與知足,知道自己已經夠好了(夠多了)。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不願接納自己的脆弱和不安,失去自信參與世界的能力。匱乏感或匱乏文化讓我們感到自卑、習慣相互比較、情感疏離
5.我們喜歡看到別人展現真實和坦然,但我們卻害怕別人看到我們的真實與坦然。
6.小時候的我們心想,等到長大,我們就不會再感到脆弱了。但是成長本身就是接納脆弱的過程,生命本身就是脆弱的。
7.「背叛」可能是欺騙、說謊、信任瓦解、不為我們挺身辯解、不選我們而選擇別人等等。有一種更隱微的背叛,對信任的破壞力一樣強烈,那是一種情感抽離的背叛,不再關心,放任彼此連結中斷,不願再為關係付出時間和心力,對方好像已經不在乎了。連續的情感抽離也造成信任的流失,信任是需要花心思關注和全心投入,信任不是一種表態,而是逐漸累積。
8.難以啟齒的事物,最容易累積「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情緒,所以自卑特別喜歡找上完美主義者,很容易就能讓我們封閉自己。如果我們對自卑有足夠的瞭解,能夠點出它的存在,面對它,談論它,溝通和分享為我們帶來光明,摧毀自卑。克服自卑是接納脆弱的關鍵。如果我們擔心別人怎麼想,就不敢展現自我,就很容易自卑。
9.你是很好的人,只是常碰到壞事。不是你這個人不好,只是你做了錯誤的選擇或行為。不能把失敗這件事和自己不值得被愛、不值得擁有歸屬感和喜樂劃上等號。
10.分辨自卑、內疚的不同。「自卑」是我不好,害怕與他人失去連結,自卑情緒是真實的痛苦。「內疚」是我做了不好的事。
11.克服自卑,指的是:在感到自卑時,能展現真實的自我,能不犧牲個人的價值觀。同理心才是克服自卑的最佳對策,自我包容也很重要。我們在自卑的情緒中善待自己,就比較可能走出去,和外界相連,產生共鳴。不談論創傷事件或不對人傾訴,可能比實際事件的傷害還大。
12.克服自卑的四大要件:(1)辨識自卑,瞭解引發自卑的原因,(2)落實批判性覺醒(刻意選擇不按照規範行事)(3)接觸外界,(4)談論自卑
13. 為了因應自卑情緒,有些人會以疏離、逃避、緘默、保密的方式「遠離」,有些人則是以息事寧人和迎合討好的方式去「親近」,有些人是以凌駕他人、激進行為、以牙還牙的方式來「反抗」。
14.人際關係最緊密相連、最有包容心的人,都懂得設定與尊重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