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享

對話的力量(寶瓶文化)下篇

蔡幸芳醫師

這本書是李崇建老師寫的,李崇建老師學習薩提爾很多年,將薩提爾的精髓活用在生活中,對話開啟心與心的交流,對話的本質在於關懷、欣賞與好奇,好奇的提問是接納的開始,專注和諧的對話,看似平凡的對話也能幫助對方覺察自己、梳理情緒、接納自己,讓彼此的對話帶來更美好的互動關係與力量,對方自然而然就改變了。
我列舉一些重點或美好的句子分享給大家。

 
11.希臘有句諺語:「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最有智慧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並非不說話,而是不急於說話,以好奇、聆聽、觀察的方式,與人對話。

12.對方一直說,怎麼辦?(1)設定時間,(2)停頓的方式,將節奏放緩慢,對方也跟著放慢節奏,(3)核對對方的訊息。


13.如何聆聽?第一步,肢體和諧,神情專注地傾聽,第二步,主動保持好奇,對眼前的生命好奇,對事件好奇,對人的選擇好奇,更多的好奇。第三步,複述語言是好奇,也是核對,也有緩和的作用。重複他人的語言,語氣中帶著好奇。

14.將「為什麼」替換成下列幾個語法:怎麼了?」,「還好嗎?」,「發生什麼事了?」,「我很好奇?」,「怎麼辦?


15.父母面對「問題」時,應該掌握「關心人」,而非「關心事件」。


16.例如當孩子拖延不去洗澡,父母練習不要用指責孩子的模式、討好孩子的模式、對孩子說理的模式、自我打岔的模式,更改為對話模式,例如「阿明,怎麼啦?你剛剛說八點要洗澡。發生什麼事了?怎麼還在這兒呢?」。


17.進入對方的「感受」探索,並安頓對方。要如何讓對方覺察自己的情緒,進而承認與接納?首先得知道情緒的存在,給予情緒一個名字,邀請對方承認與接納自己的情緒,透過對話疏導內在的情緒,例如「我知道你難過…」、「我知道你生氣…」。孩子需要的是情緒被關照、情緒被梳理。孩子的感受,若與身體相關,建議先關心身體為主,再梳理孩子情緒。


18.進入深層的對話,是在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層次工作。


19.核對問題,重新詢問對方:「你要問的是…」,「你想表達的是…」,「你想說的是…」,你想要得到的是…」,「你希望我協助的是…」,「你的意思是不是…」,「我這樣理解,你聽看看對不對?是不是你要表達的…」。核對式提問有助於聚焦、負責。


20.孩子提出類似問題,多半不是為了討論,往往是他們遇到困難。


21.接納是生命的基礎價值。真正的對話是以「人」為主,對人產生關懷。對話是光,能照進彼此的內心。對話的力量能回到生命本然的力量,回到「生命的基礎價值」。關心孩子,接納孩子,看重孩子,我們才能引導孩子看重自己,接納自己。對話的目標,不是導向「我的」期待,而是「貼近」彼此的心靈,陪伴孩子探索困難。


22.練習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