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享

「星星的孩子-自閉症」

蔡幸芳醫師

最近我和一位心理師共同處理一位七歲多中度自閉症合併智能不足的小孩,她幾乎沒有口語、會突然暴怒而有自傷(咬自己的手、撞頭)、傷人行為(踢桌子、櫃子、別人、柏油路、咬人等等),她的手腳到處是傷口、瘀青,案父母對她很無能為力才帶來就診,除了趕快加上藥物治療之外,也開始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商課及親職教養的諮詢,上第一堂心理諮商課時哭喊一整節課,也將裝潢的牆壁踢破一個洞,後續個案逐漸改善,最近這次上課個案可以配合上完50分鐘不哭鬧,但一下課突然不明原因的暴怒、出現自傷行為(躺地、頭撞地、亂踢),在心理師、醫師、護理師、母親的合力壓制過程中,我們都被個案咬傷。事後思考該如何協助這個個案及案家,目前案母自己一個人照顧個案,案母真的是需要一些社會資源、人力的幫忙,也需要讓案母知道發生這種狀況時她可以怎麼保護及制止個案的行為加上怎樣安撫個案的情緒,逐漸學會猜到、看懂個案的需要,這些真的都很不容易。


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部影片「星星的孩子」及主角坦普.葛蘭汀參加自閉症大會的紀錄片,主角就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她的媽媽願意接納、陪伴著她長大,相信她不比別人差,只是與眾不同,後來發現她有一些特別的能力,她能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她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媽媽讓她學習自力更生,主角說媽媽教她有禮儀、規矩,這些很重要,這些幫助她融入社會。她提到她需要被擁抱的感覺,擁抱的感覺讓她平靜下來,但人的擁抱會帶給她不安,所以她自己製造了一台機器可以給她擁抱的感覺。她對於聲音、顏色都很敏感,過度敏感並不好,會引起過度的焦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