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幸芳醫師
「原諒」這個議題對我來說真的很難,當對方讓我覺得很受傷時,或許表面上為了和諧表現出原諒對方了,但內心清楚知道自己並沒有真的完全原諒對方,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再受傷害,可能選擇攻擊對方、或遠離對方、或不再那麼信任對方。
直到看到這本書,我才知道我的反應是合理的。這本書提到面對寬恕課題的四條不同途徑,「廉價寬恕、拒絕寬恕、如實接納、真誠寬恕」,我已從拒絕寬恕改變到如實接納的狀況,而真誠寬恕是要傷害別人的那一方參與了療癒歷程,這是更難的,因為傷害別人的人他可能不覺得有傷害到別人、或覺得有這麼嚴重嗎、或不願意承認、或無法再聯繫上、或已經過世了。
我列舉出一些這本書中讓我覺得很有感受與學習的句子或內容分享給大家。
1.如實接納是療癒的第一步,你可以如實接納而不修好。
2.有時候,人真正需要的是獲得認可「不寬恕」,能感受他們真實的感覺。有時受傷一方真正需要的是獲得「去寬恕」的允諾,將寬恕重新架構為勇氣十足的舉動,而不是出於絕望或自我否定。
3.無論寬恕與否,你可以療癒自己,清除腦海中的情緒汙垢;你可以釋放掉自己的苦毒與報復的執念;你可以獲得心靈的平靜,接受既成的事實;你可以選擇復合,毋須降格以求。
4.檢視對於寬恕有問題的假設,例如你只有兩種選擇,寬恕或不寬恕。當我們放棄說出在關係中受到的侵犯,我們不只失去了聲音,我們還失去了自我。承認你的痛苦讓你有能力去化解。如果你的權益遭到踐踏,感到憤怒可說是健康和適當的反應,生氣喚醒了你,刺激你行動,有勇氣說出自己的心聲、追求公平正義的解決之道,保護自己免於更進一步的傷害。
5.如果有人刻意傷害你,你或許會拒絕寬恕,因為不寬恕似乎是最能肯定自我的做法。拒絕寬恕通常會採用攻擊或疏離來回應,你的目標是好好教訓他,讓他逃不開你的懲罰。但是拒絕寬恕是面對侵犯功能失調的回應。
6.放棄拒絕寬恕的傲慢是很困難的工程。須要檢視對於發生的事情,你那「災難性」的曲解和錯誤認知,可能創造出某種心智架構,把你禁錮在敵意之中,或是驅使你揚起鞭子。你必須卸下自己的傲氣,學習謙卑,同時停止怪罪別人,承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7.如果傷害你的人不在了,或是不肯悔改,如實接納是面對惡行勇氣十足且肯定生命的回應。如實接納完全取決於你,無所求於任何人。如實接納的基礎是個人的抉擇,你決心要掌控自己的痛苦,在傷害中尋找出意義,同時摸索出適合你與加害者的關係。你不必為自己遭受的傷負責,但是你必須承擔起自己復原的責任。你的自由,在於決定如何好好活著,並且超越傷害。
8.如實接納的十步驟:
(1)你尊重自己感受到的全部情緒。
(2)你放棄報復的需求,然而繼續尋求公正的解決之道。
(3)你停止執迷於傷害,重新投入生活。
(4)你保護自己免於更多的虐待。
(5)你從加害者個人掙扎的角度,來框架其行為。
(6)你誠實反省自己是否助長了傷害行為。
(7)你挑戰自己對於發生的事實是否有錯誤的認定。
(8)將傷害你的人跟他的惡行分開來檢視,權衡他的優缺點。
(9)審慎決定你想和傷害你的人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10)你原諒自己的缺失。
9.一些最普遍的認知錯誤:二分法的思考方式(全有或全無、黑白分明)、讀心術(錯誤詮釋別人)、過度推論,以偏概全、個人化、遽下結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指令。
10.如果你拒絕寬恕,有許多理由說明,為什麼你會拒絕以比較客觀和仁慈的眼光看他,因為「你看到的他,必須是你希望看到的樣子,而不是真實的他。你藉由區別他跟你的不同來定義他-我跟你不一樣。你彰顯他的錯誤,來襯托自己的正確。把他描繪得邪惡,凸顯出自己的良善」。
11.真誠寬恕是互動的行為、是有條件的、需要受傷的一方放下戒心而加害者更加警惕。寬恕是需要掙得的。我們無法單獨愛,也無法獨自寬恕。
12.贏得寬恕的六項關鍵任務:
(1)檢視自己關於寬恕的錯誤假設是否阻礙你爭取寬恕。
(2)見證你造成的痛苦。
(3)真心誠意、不辯駁,負起責任道歉。
(4)深入了解自己的行為,同時向你傷害的人揭露自己難堪的真相。
(5)努力贏回信任。
(6)原諒自己傷害了別人。
13.如果你想要療癒傷口,你不能只是逗她開心,或是提供浮面的禮物。你必須直接觸及你造成的傷痛。
14.寬恕是漸進的歷程,寬恕是極為主觀的歷程,允許你部分寬恕。心裡要有準備:寬恕不會抹去傷害,你有可能留下來與一堆惡劣感受的殘渣為伍。寬恕與修好是各自獨立的歷程,而且應該分開考慮。
15.創造機會,讓傷害你的人可以彌補過錯和幫助你療癒。敞開自己,與他分享你的傷痛。坦露你的痛苦中「最脆弱、不堪一擊的下腹部」。協助他捕捉住你的傷痛,告訴他你究竟需要什麼才能療癒。允許他補償。讓他知道什麼事做對了。為自己助長了傷害而道歉。
16.五種「核心情感需求」:
(1)與他人安全的依戀關係。
(2)自主、有能力,以及明確的自我認同。
(3)能自由表達正當的需求和情緒。
(4)能隨興和玩樂。
(5)現實的限制和自我控制。
17.每個人都必須滿足這五種核心情感需求,才能發展成健康、適應良好的成人。如果這些需求受挫,我們對自己、世界及他人就會發展出扭曲的看法,而將不健全的想法和感受帶入成年生活裡、關係裡。被剝奪任何一項需求的人,很可能以下列三種方式反應:順服、逃避和過度補償。重要的不是你懂得區辨每一種應對模式,而是你認知到,他的行為可能是在遇到你之前就存在的,因此學會不要看成是針對你個人的。
18.小時候遇到下述任何創傷經驗,成年後他就比較不容易形成滿足而持久的依戀關係:遺棄、不信任和虐待、情感剝奪、差勁的感覺(不贊同、苛責和辱罵)、社會排斥。
「原諒」這個議題對我來說真的很難,當對方讓我覺得很受傷時,或許表面上為了和諧表現出原諒對方了,但內心清楚知道自己並沒有真的完全原諒對方,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再受傷害,可能選擇攻擊對方、或遠離對方、或不再那麼信任對方。
直到看到這本書,我才知道我的反應是合理的。這本書提到面對寬恕課題的四條不同途徑,「廉價寬恕、拒絕寬恕、如實接納、真誠寬恕」,我已從拒絕寬恕改變到如實接納的狀況,而真誠寬恕是要傷害別人的那一方參與了療癒歷程,這是更難的,因為傷害別人的人他可能不覺得有傷害到別人、或覺得有這麼嚴重嗎、或不願意承認、或無法再聯繫上、或已經過世了。
我列舉出一些這本書中讓我覺得很有感受與學習的句子或內容分享給大家。
1.如實接納是療癒的第一步,你可以如實接納而不修好。
2.有時候,人真正需要的是獲得認可「不寬恕」,能感受他們真實的感覺。有時受傷一方真正需要的是獲得「去寬恕」的允諾,將寬恕重新架構為勇氣十足的舉動,而不是出於絕望或自我否定。
3.無論寬恕與否,你可以療癒自己,清除腦海中的情緒汙垢;你可以釋放掉自己的苦毒與報復的執念;你可以獲得心靈的平靜,接受既成的事實;你可以選擇復合,毋須降格以求。
4.檢視對於寬恕有問題的假設,例如你只有兩種選擇,寬恕或不寬恕。當我們放棄說出在關係中受到的侵犯,我們不只失去了聲音,我們還失去了自我。承認你的痛苦讓你有能力去化解。如果你的權益遭到踐踏,感到憤怒可說是健康和適當的反應,生氣喚醒了你,刺激你行動,有勇氣說出自己的心聲、追求公平正義的解決之道,保護自己免於更進一步的傷害。
5.如果有人刻意傷害你,你或許會拒絕寬恕,因為不寬恕似乎是最能肯定自我的做法。拒絕寬恕通常會採用攻擊或疏離來回應,你的目標是好好教訓他,讓他逃不開你的懲罰。但是拒絕寬恕是面對侵犯功能失調的回應。
6.放棄拒絕寬恕的傲慢是很困難的工程。須要檢視對於發生的事情,你那「災難性」的曲解和錯誤認知,可能創造出某種心智架構,把你禁錮在敵意之中,或是驅使你揚起鞭子。你必須卸下自己的傲氣,學習謙卑,同時停止怪罪別人,承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7.如果傷害你的人不在了,或是不肯悔改,如實接納是面對惡行勇氣十足且肯定生命的回應。如實接納完全取決於你,無所求於任何人。如實接納的基礎是個人的抉擇,你決心要掌控自己的痛苦,在傷害中尋找出意義,同時摸索出適合你與加害者的關係。你不必為自己遭受的傷負責,但是你必須承擔起自己復原的責任。你的自由,在於決定如何好好活著,並且超越傷害。
8.如實接納的十步驟:
(1)你尊重自己感受到的全部情緒。
(2)你放棄報復的需求,然而繼續尋求公正的解決之道。
(3)你停止執迷於傷害,重新投入生活。
(4)你保護自己免於更多的虐待。
(5)你從加害者個人掙扎的角度,來框架其行為。
(6)你誠實反省自己是否助長了傷害行為。
(7)你挑戰自己對於發生的事實是否有錯誤的認定。
(8)將傷害你的人跟他的惡行分開來檢視,權衡他的優缺點。
(9)審慎決定你想和傷害你的人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10)你原諒自己的缺失。
9.一些最普遍的認知錯誤:二分法的思考方式(全有或全無、黑白分明)、讀心術(錯誤詮釋別人)、過度推論,以偏概全、個人化、遽下結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指令。
10.如果你拒絕寬恕,有許多理由說明,為什麼你會拒絕以比較客觀和仁慈的眼光看他,因為「你看到的他,必須是你希望看到的樣子,而不是真實的他。你藉由區別他跟你的不同來定義他-我跟你不一樣。你彰顯他的錯誤,來襯托自己的正確。把他描繪得邪惡,凸顯出自己的良善」。
11.真誠寬恕是互動的行為、是有條件的、需要受傷的一方放下戒心而加害者更加警惕。寬恕是需要掙得的。我們無法單獨愛,也無法獨自寬恕。
12.贏得寬恕的六項關鍵任務:
(1)檢視自己關於寬恕的錯誤假設是否阻礙你爭取寬恕。
(2)見證你造成的痛苦。
(3)真心誠意、不辯駁,負起責任道歉。
(4)深入了解自己的行為,同時向你傷害的人揭露自己難堪的真相。
(5)努力贏回信任。
(6)原諒自己傷害了別人。
13.如果你想要療癒傷口,你不能只是逗她開心,或是提供浮面的禮物。你必須直接觸及你造成的傷痛。
14.寬恕是漸進的歷程,寬恕是極為主觀的歷程,允許你部分寬恕。心裡要有準備:寬恕不會抹去傷害,你有可能留下來與一堆惡劣感受的殘渣為伍。寬恕與修好是各自獨立的歷程,而且應該分開考慮。
15.創造機會,讓傷害你的人可以彌補過錯和幫助你療癒。敞開自己,與他分享你的傷痛。坦露你的痛苦中「最脆弱、不堪一擊的下腹部」。協助他捕捉住你的傷痛,告訴他你究竟需要什麼才能療癒。允許他補償。讓他知道什麼事做對了。為自己助長了傷害而道歉。
16.五種「核心情感需求」:
(1)與他人安全的依戀關係。
(2)自主、有能力,以及明確的自我認同。
(3)能自由表達正當的需求和情緒。
(4)能隨興和玩樂。
(5)現實的限制和自我控制。
17.每個人都必須滿足這五種核心情感需求,才能發展成健康、適應良好的成人。如果這些需求受挫,我們對自己、世界及他人就會發展出扭曲的看法,而將不健全的想法和感受帶入成年生活裡、關係裡。被剝奪任何一項需求的人,很可能以下列三種方式反應:順服、逃避和過度補償。重要的不是你懂得區辨每一種應對模式,而是你認知到,他的行為可能是在遇到你之前就存在的,因此學會不要看成是針對你個人的。
18.小時候遇到下述任何創傷經驗,成年後他就比較不容易形成滿足而持久的依戀關係:遺棄、不信任和虐待、情感剝奪、差勁的感覺(不贊同、苛責和辱罵)、社會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