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幸芳醫師
我們常常被情緒影響,如何能夠不被情緒綁架,這是需要自我覺察與反覆練習才能得到的功力,裡面有一些練功的方法,希望分享給各位參考並練習,讓自己的情緒能被理解與接納。
1. 從情緒中探見自己內在的需求。看到情緒背後真正想要說的需求是什麼?這些情緒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 我們要有「接受自己不夠好」的勇氣,一種「就算不做什麼,還是會有人喜歡自己」的那種相信。
3. 有時候,是我們讓自己沉浸在不開心的泥沼卻不自知,是我們選擇待在不開心的情緒當中。
4. 你被困在「過去的感覺」裡嗎?「移情」的當下都不是「真實的」,當下我們不是在與眼前的「這個人」互動,而是與「過去對某個人的感覺」互動。「移情」是指我們對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到別人身上。如何破解移情作用?自我覺察,從兩個看起來很不一樣的情境裡找出相似之處,辨識當下的感受、想法與期待,檢視自己是否將過去對某人的情緒經驗連結到這個人身上。
5. 「投射」指的是個案將自己內心所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投映在別人的身上,看到他人出現時,對他人產生負面的感受。其實,你討厭的是你自己。解決之道在於覺察自己,正視陰影,接受它們真實地存在著,學習如何與它們相處。自我覺察不足時,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經常來自於「想像」,因而影響了人際互動。
6.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就會覺得別人也是這麼看自己。有時候是我們為難了自己,卻總覺得是別人讓我們不舒服。
7. 覺察家庭的規則、文化、社會期待或潛規則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8. 將發言權還給自己。全盤接受的個性雖贏得正向肯定,也讓他習慣性地壓抑自己、否認自己的需求,變得鬱悶、自我沒價值感。當脆弱不被允許,只能選擇欺騙自己,或以生氣表達出來。
9. 「一定要幫助他人才能得到的愛」,其實是充滿條件交換與勒索的愛。請記得,我們被愛,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值得,而不是因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或如何委屈自己。
10. 「清楚的情緒界限」能讓我們在關係中不傷害別人,也懂得保護自己。自己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沒有人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也沒有權利因為自己的情緒而攻擊別人。
11. 生氣背後暗藏的負面情緒,我們是否能自我覺察出來?如果「生氣」也是一種表達方式,那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挫折的心需要更多的理解、陪伴與鼓勵,才能長出繼續挑戰的勇氣。
12. 我們必須學習「拒絕的勇氣」,捍衛自己真正重視的價值。
13. 「忌妒」與「羨慕」經常是透過跟他人比較而來,「忌妒」是惡性攻擊、批評,覺得不公平、不服氣,忌妒來自脆弱的自信心,主觀覺得自己不夠好;「羨慕」是正向欣賞。你選擇用怎樣的觀點去看待及用什麼方式去因應。如果可以用客觀的角度,覺得自己不錯,懷著感恩的心情,就不會陷入忌妒當中。一個能欣賞自己,懂得看見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人,也能帶著欣賞與鼓勵看待他人。
我們常常被情緒影響,如何能夠不被情緒綁架,這是需要自我覺察與反覆練習才能得到的功力,裡面有一些練功的方法,希望分享給各位參考並練習,讓自己的情緒能被理解與接納。
1. 從情緒中探見自己內在的需求。看到情緒背後真正想要說的需求是什麼?這些情緒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 我們要有「接受自己不夠好」的勇氣,一種「就算不做什麼,還是會有人喜歡自己」的那種相信。
3. 有時候,是我們讓自己沉浸在不開心的泥沼卻不自知,是我們選擇待在不開心的情緒當中。
4. 你被困在「過去的感覺」裡嗎?「移情」的當下都不是「真實的」,當下我們不是在與眼前的「這個人」互動,而是與「過去對某個人的感覺」互動。「移情」是指我們對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到別人身上。如何破解移情作用?自我覺察,從兩個看起來很不一樣的情境裡找出相似之處,辨識當下的感受、想法與期待,檢視自己是否將過去對某人的情緒經驗連結到這個人身上。
5. 「投射」指的是個案將自己內心所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投映在別人的身上,看到他人出現時,對他人產生負面的感受。其實,你討厭的是你自己。解決之道在於覺察自己,正視陰影,接受它們真實地存在著,學習如何與它們相處。自我覺察不足時,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經常來自於「想像」,因而影響了人際互動。
6.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就會覺得別人也是這麼看自己。有時候是我們為難了自己,卻總覺得是別人讓我們不舒服。
7. 覺察家庭的規則、文化、社會期待或潛規則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8. 將發言權還給自己。全盤接受的個性雖贏得正向肯定,也讓他習慣性地壓抑自己、否認自己的需求,變得鬱悶、自我沒價值感。當脆弱不被允許,只能選擇欺騙自己,或以生氣表達出來。
9. 「一定要幫助他人才能得到的愛」,其實是充滿條件交換與勒索的愛。請記得,我們被愛,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值得,而不是因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或如何委屈自己。
10. 「清楚的情緒界限」能讓我們在關係中不傷害別人,也懂得保護自己。自己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沒有人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也沒有權利因為自己的情緒而攻擊別人。
11. 生氣背後暗藏的負面情緒,我們是否能自我覺察出來?如果「生氣」也是一種表達方式,那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挫折的心需要更多的理解、陪伴與鼓勵,才能長出繼續挑戰的勇氣。
12. 我們必須學習「拒絕的勇氣」,捍衛自己真正重視的價值。
13. 「忌妒」與「羨慕」經常是透過跟他人比較而來,「忌妒」是惡性攻擊、批評,覺得不公平、不服氣,忌妒來自脆弱的自信心,主觀覺得自己不夠好;「羨慕」是正向欣賞。你選擇用怎樣的觀點去看待及用什麼方式去因應。如果可以用客觀的角度,覺得自己不錯,懷著感恩的心情,就不會陷入忌妒當中。一個能欣賞自己,懂得看見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人,也能帶著欣賞與鼓勵看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