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享
2024.02.06
我們的星期六(小天下出版)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艾娃最期待星期六,因為星期六是媽媽整個星期唯一不用上班的日子,所以在星期六他們有好多事要一起做,他們要去圖書館聽故事角、去髮廊綁辮子頭、一起去公園野餐、晚上還要去看手偶表演。今天就是令人期待的星期六,沒想到去了圖書館發現今天故事角取消了!他們一起閉上眼睛深呼吸,媽媽安慰失望的艾娃:「今天會很特別的,今天一定會很精彩的,因為今天是我們的星期六」。沒想到之後的行程也不盡人意,去髮廊綁好的辮子頭被經過積水的行車毀了,去公園野餐的時候發現當地在舉行活動,吵鬧萬分無法野餐,最後一個行程終於抵達手偶戲院時,媽媽發現他沒有帶到入場票,媽媽自責地哭了,艾娃這時候反過來安慰媽媽:「媽媽別擔心,今天還是很特別,今天還是很精彩,因為我們在一起」。這篇故事最可貴的地方是艾娃平常與媽媽相處時間少,但是他們面對生活上的挫折時是同一條心,春暉診所內也有很多面對這樣狀況的大小朋友,大人苦於陪伴時間有限,擔心無法給孩子富足的時間與資源,也有孩子因為家長疏於陪伴而孤單落寞。別擔心!大小朋友透過春暉診所專業醫生、心理師的專業協助,重建了溝通的橋樑,建立了你我同在一起的感覺;春暉診所祝福每一顆彼此相知相惜的心可以共享生活中之樂,也可以共承生命中之苦。  家庭關係心理諮商課程推薦:#龔毅珊心理師 #康韶珊心理師 #陳昱齊心理師 #李芳儀心理師
2024.02.05
質感說話課(遠流出版社)
蔡幸芳醫師「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這句話好美啊!我也希望能擁有這樣的言語力量。作者潘月琪是資深媒體主持人,也是口語表達訓練講師,她在工作上需要常常講話,經由她不斷提升自己說話的功力及對人的好奇,聽到她講的話或寫的文字就能得到正能量。各位可以搜尋她在TED的演講「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世界最美的禮物」。我在工作上也是常常需要講話及同理他人,但有時也會因為對方的說話方式被激怒或被傷害,我也常常需要自我覺察,自己是否說得不好或說話傷到別人,尤其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希望自己在壓力下仍能用溫柔的言語傳達善意給對方。如果曾被我的言語傷到的人,還請您們見諒,我會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說話方式。以下節錄一些重點或美好的句子跟大家分享。1.探索自己的口語表達習慣,控制自己的說話音量,咬字清晰,掌握語速節奏,將專業術語改成好理解的文字,少說廢語贅詞。2.建立「好感度」,可以透過眼神、笑容、合宜的肢體接觸。3.對話的藝術,可以來自高品質的閒聊、讚美,避免否定、質疑、命令句,學習如何面對咄咄逼人的對象及如何禮貌打斷、優雅脫身,對人的好奇心、安慰的話語、聆聽、多學一門外語豐富人生旅程、勇敢走出日常都可以讓我們的對話更美好。4.建立自己的言談風格,用字遣詞形塑自己的外在形象,真實做自己,記得感謝,止語時光讓我們更能自我覺察與內觀,不用完美。5.如何讓聲音更動聽的重要提醒,飲食上好好喝水(每隔一小段時間喝一小口溫水讓喉嚨保持濕潤),少喝酒、少吃乳製品和甜食、炸物,飲食盡量清淡,保持平和的情緒,多讓自己開心。生活上隨身攜帶圍巾以保護喉嚨,減少感染生病,不要太用力咳嗽,不要去太吵的地方、大聲講話,遠離太乾、太熱、太潮濕、空氣太差的環境,多做運動,建立生活紀律,靜坐冥想,記得提醒自己身體姿勢保持端正,讓氣流進出順暢。6.如何練習以達到有質感的談吐,身體感知練習(自我覺察)、清晰度練習、發聲練習、呼吸練習(例如腹式呼吸)、焦慮減壓練習(例如正念行走)。如果能了解自己說話的狀態,讓吐出來的言語更有質感、更有溫度,注入鼓勵、療癒、陪伴、善意這些利他的心意,會從中更了解自己,更同理他人。若想清楚表述一件事情,達成良好溝通,「順利被聽見」絕對是首要條件,不是把你想講的內容「和盤托出」就功德圓滿,還要對方聽進去才有意義。掌握聲音的收放狀態只能靠自己,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功夫,就是好好學習控制呼吸。特別推薦腹式呼吸。想成為有質感的說話者,請持續淬鍊敏銳度,不只觀察他人與四周環境,更要對自己保持覺察。分享任何知識想法時,請盡量體貼,說得淺顯一點,主動多解釋幾句,聽眾會感謝妳,也絲毫不會減損你的專業形象。體貼高明的表述者,都具備深入淺出的「知識轉化」能力。影響溝通要素可分為三大類,說話者的「外觀」、「聲調」、「言詞內容」。肢體語言、聲調跟他所說的內容不一致,那麼他所流露的「非語言訊息」對於溝通的理解和可信度上,就顯得格外重要。建立「好感度」,讓人想和你繼續交談。好感度是指藉由傳遞身心與情緒的善意,讓人產生正面態度的能力,讓人覺得舒服。受人喜歡是一種能力,也是和他人相處融洽的重要特質,好感度包涵了社交、同理心、情緒智商等能力,還有「真實」。美麗的臉龐、得宜的穿著、優雅的舉手投足、待人處事和專業能力、始終言行一致,才是讓好感度能持續的重要薪火。當自己的名字被好好記住,並且好好地被唸出來,特別有種被重視的感覺。人類最深層的需求,是被人欣賞的渴望。學習養成坦率讚美別人的習慣,對方有哪些令你欣賞、感動、亮眼的表現和特質,真誠自然地講出來,若能說明具體原因就更好了。如何與咄咄逼人的對象溝通的實用建議:1.音量要適中,在心中告訴自己「並不是講話大聲,看起來理直氣壯,就一定有道理」。2.語速不要太快,聲調越沉穩,越有力道。3.用溫和堅定的眼神,勇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確認他所想要表達的訊息內容,簡述、核對,不卑不亢的態度,不要把對方過度放大。4.面對不舒服的對話情境,我們永遠可以喊暫停,另約時間溝通,或用文字溝通。面對對方問什麼、表現什麼,我們不一定都要有所回應,也不一定要「立刻」回應。以柔克剛,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卸下他的武裝,消弭彼此的隔閡。如何禮貌打斷、優雅脫身?要懂得拋出「好問題」,專注聆聽,才知道哪裡是最適當的插話點,再趁他換氣的毫秒之間,切入適合的話,找到介入的呼吸頓點。心裡滿滿的關心,不要用教訓的口吻表達,試著採用邀請的方式說。如何陪伴對方度過困境低潮而給予安慰的力量?每個人接受到「被愛」的訊息各有不同。平時對人有更多了解,越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對方最想要的安慰方式。陪伴、安慰的聲調及言語、鼓勵對方都能給予安慰的力量。當有人專心聽我講話,而且我講的話被聽懂了、被記住了,會有一種被了解接納的感覺。保持樂觀開放的態度,全心投入每一刻,多開口交談,用新的眼光欣賞已擁有的一切,比較容易發現「生活的喜悅之道」。所有時光都不會重來,所以讓我們好好珍惜彼此在這一刻相處的心意。人生旅途的美好,並不在於一程山水一程風月的恣意灑脫。最感動美好的,是在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後,仍保有初衷的美好。捧起你破碎的心,讓它化為藝術。 
2024.02.01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健行文化)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這是一本有關自殺者遺族,敘述如何面對自殺情節,如何幫助有這類困擾的人的相關書籍。作者的兒子在他12歲的時候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這之後作者與大兒子關係破裂,與先生離婚,遠走他鄉。自殺者遺族通常都會有罪惡感跟羞愧感,通常必須靠著信仰走過生命的幽谷,作者也曾經走過,靠著信仰平靜下來,但現在的她需要的是找回失去的自己的現實感,而面對痛苦的方式就是在痛苦中找到一丁點不放棄的元素,宣告為它活著,成為一天堅持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作者開始了她的紀錄:為了今天的悲傷而活,為了今天的想念而活。作者分享到遺族們最需要的就是愛跟「福氣」,也就是他人的協助與支持,不要再對他們說「想開一點,走出來,他到了更好的地方⋯」等等;陪伴、傾聽、一杯熱茶,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不只有生死才會有遺族的產生,凋亡的感情、友情、機會,或許我們身邊也有親朋好友,甚至是自己,就正在為每天活下去的意義掙扎,春暉診所有專業的醫師、心理師團隊,讓我們為你倒上一杯熱茶,一起為心中的傷痕、為這命運而活,更要為了今天、為了這一世、為了自己每一天的進步,好好的活下去。
2024.02.01
讓告別成為禮物(健行文化)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在診所內會遇到一些大小朋友因為家人的離世陷入情緒低潮來就醫,有些小孩甚至還沒被告知親人過世的消息,身體跟心理卻因為感受得到家人的消失,而有很大的影響:失眠、食慾降低、做惡夢等等,通常遇到這種小病人,我都會很不捨而默默地把他們的藥都撥小小錠分好,希望他們可以早日獲得平靜。但是到底要怎麼面對死亡,如何陪伴家人或自己走完最後的日子,家庭如何安排臨終後事,如何與孩子解釋死亡等等,這本書有全新的見解。原來死亡跟臨終是可以被主動討論的,也可以選擇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無痛的、有尊嚴的走最後的路,主要照護者也應該被關心到,家族也會因此而更團結。至於小小孩的部分作者也很清楚的說明,不應該有年齡太小、等時間到了再提種種迷思,有些大人會因為怕自己說錯話,或想保護孩子而用隱晦的話語說明:「他離開了、他睡著了、他去很遠的地方旅遊了」,讓孩子總是擔心是不是因為自己不乖而被丟下了,導致更大的心理傷害;應該用清楚的語言,簡單的解釋,主動地且重複的跟孩子說明,如果自己來開口真的很困難,可以向外尋求協助。春暉診所專業醫師、心理師團隊會盡全力的協助您、協助您所愛的人,讓臨終的過程更有意義,也更溫柔。生死議題心理諮商:#龔毅珊心理師 #林詩敏心理師 #康韶珊心理師 #許文嘉心理師#張瓊方心理師 #陳昱齊心理師 #李芳儀心理師
2024.01.27
最了不起的東西(小天下出版社)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書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小小發明家,她總是嘗試發明新東西,但是今天的發明並不順利,她嘗試了各種方法、各種材料、各種組合,都還是沒辦法達到她腦中「最了不起的東西」藍圖,每一個她完成的試做品,都少了那麼一點完美,沒有人懂她的作品,也沒有人欣賞它們的美,她覺得那些試做品都是廢物。一整天下來,她的疲憊跟她的情緒都到達頂點了,在另一次重新組裝的過程中,她敲傷自己的手指,她疼痛、憤怒然後失望的大哭,她覺得她自己好沒用。她的好助理狗狗提議要去散步,一開始並沒什麼幫助,但是慢慢的,情緒緩下來了,心鬆開了,小女孩意外的發現,她之前試做的好幾個失敗品,都有它們獨一無二用途,她心情好多了,休息結束又再次重新創作,這次不一樣了!真的完成內心理想的作品,雖然還是有一點點小地方不如預期的完美,但是因為心情鬆開了,也沒關係了,還是一件最了不起的發明,是一個可以一起帶狗狗去散步的滑板車狗狗乘坐裝置!這個故事很有名,甚至被拍成動畫小短片,故事中我體會到的是,人生裡面真的不會有完美故事,但是我們要怎麼去面對自己這些不完美,就是智慧。在春暉診所裡看見一些孩子,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同儕相處的挫折、面對考試的壓力、感情的不如意,而有了很悲傷的想法因而就醫。除了藥物、專業諮商,一個受傷的心靈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家長們要如何擁抱這些情緒,陪著孩子去接受人生起伏十之八九,鼓勵孩子重拾自信,是我們要一起努力的,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這些生命的挑戰,去了解過去的風風雨雨,驀然回首都是一番回味風景,沒有經過一番逆境淬煉,也不會造就更好的自己。
2024.01.17
常聽到人家說「自律神經失調」,到底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呢?
要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前,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自律神經」!所謂的自律神經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受自我意志操控、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油門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煞車系統)所構成,負責掌管體溫、排汗、呼吸、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腸胃)、泌尿系統…等。舉例來說:當我們遇到危險或壓力時,交感神經(油門系統)會讓我們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壓升高、抑制消化系統,使人變得焦慮緊張起來。反之,當我們準備進入休息狀態時,副交感神經(煞車系統)會讓我們瞳孔縮小、心跳變慢、呼吸減緩、血壓降低、促進消化系統,使人變得放鬆平靜。*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藉以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自律神經為什麼會失調呢?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工作量不斷的增加、工作時間不斷的延長、生活壓力大、休息時間越來越少、人際關係日漸緊張,人體的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而副交感神經過度抑制,很容易就會造成「油門」與「煞車」失衡的情況,進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所以當身體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時,就有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有哪些?胸悶、心悸、呼吸不順、肩頸酸痛、頭暈、頭痛、耳鳴、腹痛、腹脹、便秘、失眠、多夢、早醒、焦慮、煩躁、易怒、沮喪、記憶力不佳等等。想了解自身的自律神經狀態,可以藉由儀器檢測心跳變異率(HRV),確認目前自律神經的健康狀況、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數值,以及平衡狀態喔 ! 本院備有精密儀器可提供相關檢測~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辦?要吃藥治療嗎?除了吃藥還可以怎麼改善呢?不了解這個病症的人往往認為自律神經失調只能一輩子吃藥,而且是不會痊癒的。其實提供藥物最主要的目的,只是幫助提供病患一個緩衝、緩解期,讓正處於極度身心不適的病患,能先藉由藥物,達到某種程度的穩定。當症狀逐漸改善,醫師會評估並逐漸減少藥物劑量。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藉由以下方式改善:1. 建立規律的運動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登山、游泳、騎腳踏車等,有助於自律神經調節,還可以幫助情緒穩定及改善失眠喔。2. 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 避免使用咖啡因、刺激性食物(咖啡、茶、辛辣食物),有助於減少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3. 腹式呼吸練習腹式呼吸可以增強副交感神經功能,達到情緒放鬆、安定的效果。以下教你如何練習腹式呼吸(1)吸氣3-4秒並感受到腹部逐漸向外鼓起。(2)閉氣1-2秒。(3)吐氣6-8秒感受到腹部逐漸向內縮。*練習小秘訣:吸氣及吐氣時不要急躁,緩慢放鬆,專注在調節呼吸上喔~**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讓你生病的原因是什麼,尋求適當的減壓方式以及專業的醫療團隊,你也可以輕鬆過生活*☛ 蔡幸芳醫師-「自律神經失調」演講-台南文化中心
2024.01.03
你看見的這個笑,是淚灌溉出來的
張瓊方諮商心理師我今天開車的時候,一邊歪頭一邊想著我要怎麼用很簡單的話,讓我的讀者知道什麼是「創傷」呢?我想了一個比喻。如果我們的眼球是白色的水餃皮包著一顆玻璃彈珠,有創傷經驗的人,他的玻璃彈珠中間會有一個長長的裂痕,也因為這樣子,他看出去的所有的東西都會有裂痕。這就好像你在看電視一樣,如果你的眼睛是好的,你看到的電視也會是原音、原畫面,如果你的眼睛中間有一條裂縫,不管你再怎麼努力,你總是會看到一條裂縫在電視的中間,你不是故意的,就是真的看不到。想想,如果一直看不到電視的原音原畫面,不管看什麼總是看得到那個裂縫,情緒應該也會很不舒服吧?創傷就是這樣,即便我們給他很好的環境、很溫暖的話語,他曾經受過的傷,會讓他無法辨識什麼是原始的訊息跟圖像,好的訊息跟溫暖的環境,對受過創傷的人來說可能都是一個又一個充滿裂痕的畫面,心裡也會滿是憂鬱。那要怎麼讓這個裂痕可以被填補起來呢?我們需要一個成熟穩定的大人陪著曾經受傷的他一起哭,陪著他一起談。因為眼淚是珍珠。對於受過傷的人來說,眼淚可以洗去傷口上的髒污,並且,在眼淚裡的小珍珠,會慢慢地把傷口黏起來,慢慢地,他們就可以看見沒有裂縫的彩虹,慢慢地,他們就可以笑了。創傷的治療,可以使用藥物的介入,同時,需要有人陪你一起,慢慢的把眼睛裡的縫縫,用眼淚補起來。
2024.01.03
「我要說的話,你聽得懂嗎?」從Bowen家庭系統理論看親子互動
康韶珊諮商心理師「心理師,為什麼我的孩子都不理我,無論我怎麼敲門都不開門,多說話就嫌我煩」這是諮詢時家長經常提出的問題。「每次我說不到半句,就被打斷,不是叫我去讀書,不然就是罵我玩電玩,我只好關門不理會」這也是孩子在諮商室中經常抱怨的。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親子間對於彼此都有抱怨,但卻又一直重複無用的互動模式?或許我們可以從Bowen家庭理論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Bowen認為家庭是同一個情緒單位,當家庭成員遭受壓力並感受到焦慮時,此焦慮情緒就會在家庭中流動,讓家庭關係失衡,直到焦慮情緒被處理,家庭關係才能重新恢復平衡。所以,當孩子拖延電玩時間,父母焦慮升高且語調開始高昂,為了控制焦慮,父母或許會採取大聲喝斥或利益交換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同樣地,孩子也可能採取閉門不理或戴耳機的方式迴避親子衝突的發生。這些策略在一開始或許很管用,能立即降低焦慮,但長期下來卻讓人躲在固有的模式中,無法說出真正想說的話。 Bowen觀察人們在關係衝突中,為了因應焦慮,會有以下四種處理焦慮的關係模式:衝突模式:在親子衝突當下,傾向互相責怪,雙方互不相讓,將問題歸咎他人,看不清楚自己。此時,若父母能在衝突中穩定情緒,避免被孩子撩起情緒陷入對錯之爭,以開放的口吻與孩子溝通,向孩子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而非認為孩子理應知道,如此孩子便能降低防衛,願意開放地與父母溝通。疏離模式:一追一逃,一方急著想解決問題,但另一方卻逃得更遠。追的那方可能採取更激烈的方式,但卻讓逃避一方更加疏離。此時,若追的人(父母)能放下緊繃情緒,減少過度探問與控制,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孩子逃離的行為將會逐漸減少,便有機會逐漸拉近親子距離。情緒切割:若關係疏離一直無法獲得調整,那麼將會走向情緒切割,在內心切斷與家庭的連結,選擇離家或是閉門不語。為了避免關係走向切割,建議父母可思考在衝突中做了些什麼?是否將孩子推得更遠?還是在孩子主動溝通時,因害怕衝突而切斷與孩子的連結。相信若父母能在衝突中忍住內在焦慮,仍設法與孩子保持連結,便有機會能重新修復親子關係。高低功能互惠關係:若功能高的一方(父母)在長期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忽略孩子已長大且具備一定能力,仍將孩子視為被照顧呵護的對象,父母就會不小心過度「代勞」,讓孩子逐漸失能,凡事依賴父母幫他們做決定,失去為自己負責任的能力。為了停止此不適宜的互動模式,建議父母停止過度承擔責任,在無危害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適度放手讓孩子學習思考行為後果與為自己做決定,而非太快幫忙孩子、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做,讓孩子將責任歸咎於父母,如此一來,孩子才能有機會真正成長,為自己負責。不知道你和孩子的互動模式是那一種呢?雖然了解關係模式不一定能立即改變孩子的行為,但卻能提供一個互動的觀點,讓我們檢視親子關係中是否存在早已不適宜的互動模式,進而在衝突當下,調整回應方式。就如同家庭系統理論強調,家庭中只要有一人改變,那家庭其他成員也會產生改變,若我們能儘早發現並調整不合宜的關係模式,相信孩子也會隨之改變,不會出現「你追我跑」或是「我說的話你怎麼都聽不懂」的窘境。
2024.01.03
思考陷阱的覺察
龔毅珊臨床心理師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著名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清楚說明了生而為人的重要特性,因為我們能夠獨立思考,能將想像與推論化為實際行動,進而締造許多燦爛文明與科技,生活更加多采多姿,世界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如同雙面刃一般,思考不僅帶來創造或正面意義,同時也會帶來毀滅或負面意義,以日常隨時可見的情景為例,觀察在超商排隊等候結帳的顧客,你可以看見有人悠哉好奇張望,有人低頭滑著手機,有人臉上表情焦急如焚,還有人甚至會口出惡言指責店員或前面顧客動作太慢;不同人在面對排隊這件事會產生不同的反應,答案就在於他們當下對排隊有著不一樣的思維。而這也是有名的心理學家Albert Ellis(1913-2007)所要提醒人們的重要觀念,他引用古希臘哲學家Epictetus在西元一世紀的一段話:「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看法的困擾」。人其實深具潛力,可以發展對自己有利且健康的想法,但也可能固執地持有自我破壞的念頭。我們的想法會自然地、習慣地湧出,牽動了情緒的生成,進而影響行為反應。若我們能學習多運用合理且彈性的思考,就不可能產生極端困擾自我感受的結果,自然能夠保持身心平衡及健康。人有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天生傾向,但常因扭曲思考的傾向,以及學來的自我挫敗模式,而妨礙了成長。為了避免掉入不理性/不合理思考的漩渦,以下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些常見的思考陷阱:我在乎的人一定要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表現愛我及讚許我。我必須有專長或表現得很好,否則我沒有價值。傷害我的人是不好的人,應該受到責備、詛咒,至少要受到懲罰。當事實不符合我的期望時,人生是糟糕的。我的世界一定不能有壓力,因為我不能應付,我無法控制我的情緒。如果事情有危險的可能,我就要焦慮得不得了。對於麻煩的事情,如果我不能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法,我就著急得要死。逃避人生的壓力,比起訓練自己去面對壓力來得容易多了。我的過去經驗影響著我,而我到今日仍需要受它影響。如果我不去接受太多責任,輕鬆的生活,我才會比較快樂。上述不理性/不合理思考內容的共通性質,來自於「要求」這個世界「應該」、「最好」,以及「必須」要如何如何…。反之,理性/合理的思考內容則是符合實際經驗的驗證,或是透過可驗證陳述的邏輯推理而成。如果你不確定該怎麼開始練習合理的思考,可以上網搜尋「認知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專長的心理師來助你一臂之力喔!願所有人都不再掉入思考的陷阱,讓我們活用思考的力量,活出更有感、更美好的人生吧!
2024.01.03
臨床心理師於兒童發展療育的角色
陳昱齊臨床心理師臨床心理,是在探討「大腦-心智-行為」間的關係。基於這樣的專業知能,在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臨床心理師會為孩子進行智能、注意力、活動量、人際互動、情緒發展、親職技巧的評估、提供建議、提供療育服務。我們與您一樣,相當關注孩子的發展狀況是否適齡。然而,在特定的情況下,或許您需要一些協助,讓孩子可以在有學理支持下,與臨床心理師合作,逐步習得方法,引導孩子學習與進步。這份說明,是為了方便您能快速了解,臨床心理師在兒童療育的角色、如何接受療育服務,並在文末附有課程報名簡介與聯絡資訊。簡介常見的心理療育項目自閉症類群障礙症「自閉症」這個診斷,常讓家長相當緊張。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過去社會對這群孩子的關注,多聚焦在整體發展「明顯遲緩」。事實上,很多名詞都在指稱這一類別的診斷,如:「亞斯伯格」、「低功能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星兒」…等等。這群孩子,在人際互動能力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個別差異。例如:有些孩子喜歡一個人獨自遊戲;有些喜歡互動,但較難加入別人;有些可以與同儕遊戲,但較難融入、持續互動。當孩子持續需要協助才能融入群體時,或許您與孩子可以前來學習如何陪伴孩子發展出適齡的人際能力。服務項目:個別心理治療、人際互動親子成長團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般來說,只要孩子能夠專心做一件事情,就是在練習如何變得「更專注」。然而,完成生活任務,常是具有「注意力不足」及「注意力不足合併過動」特徵孩子的日常困難。特別是衝動性較高的孩子,容易因各種緣故而生氣、挫折,讓家長在居家教育上面臨相當大的挑戰。這群孩子,容易有學習、人際、配合規範的困難,或許因分心而忘記、因等不及而衝撞、因無心而拍打、因生氣而怪罪他人。當孩子在持續的提醒、引導下,仍難完成生活任務,或許您與孩子可以前來學習如何陪伴孩子發展出適齡的專注、自我管理技巧。服務項目:個別心理治療、注意力及行為管理成長團體。智能發展在療育介入時,智能發展應做為孩子能力的基準線。透過智能評估,我們可以瞭解與同齡平均相比,孩子整體能力的分佈與排名。必須強調的是,影響智能發展的原因很多,且評估僅能反映「評估當日」的表現,當您知道孩子的智商分數時,請務必與臨床心理師討論該分數的意義與參考價值。當孩子有明顯的智能發展落後時,會建議孩子接受較密集的療育介入,並積極與參與療育的專業人員討論教學目標。服務項目:個別心理治療。發展遲緩發展遲緩兒童是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初拿到診斷/疑似診斷的家長,或許對該名詞相當陌生。事實上,這項診斷最主要的目的是在邀請家長積極地關注孩子的發展、給予多元的刺激。臨床心理師的專業知能,除了在評估階段提供心理衡鑑外,也具備教學、促發學習、發展學習策略的能力。如果您的孩子具備發展遲緩特徵,誠摯邀請您尋找臨床心理師,與您一同了解孩子的發展概況、心理衡鑑報告/綜合報告書的意涵,並與您討論促進發展的積極介入方式。服務項目: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壓力與情緒議題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都會經歷到不同程度的環境挑戰;同樣地,家長也會面臨親職技巧、伴侶溝通的挑戰。若您(們)或孩子具有任何適應困難、溝通困難,歡迎您來門診安排評估,與臨床心理師諮詢後續的療育方向。服務項目:個別心理治療。配合規則難以配合規則的孩子,很少有單一的理由能夠解釋。或許孩子正經歷說不出口的壓力、人際困擾,或是較難在環境中找到配合規則的動機…都有可能。若孩子持續有配合規則的困難,強烈建議您與臨床心理師諮詢、討論孩子行為問題的原因,並一同合作,培養孩子的規則配合度。服務項目:個別心理治療。其他項目:完整的心理衡鑑,是有效治療的最佳途徑有時為了要讓孩子能夠進步,焦急的家長會希望孩子能盡早接受療育,為了孩子的發展,這是非常積極的處置方式。然而,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氣質、能力、生活場域之前,我們較難確認孩子實際有困難的領域及當前的能力水準。因此,當您感到孩子的發展有需要協助的地方,仍建議您優先完成發展評估、心理衡鑑,讓我們與您能更客觀、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當前發展,並可擬定符合孩子能力的治療計劃。報名資訊當孩子具有診斷性的特徵,雖然很擔心,但請您放心,在完整評估孩子的整體能力後,我們會與您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以及可於家中練習的親職技巧。
2024.01.23
您的孩子有「網路成癮」嗎?
蔡幸芳醫師近幾年來,自己從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臨床醫療時,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有過度使用網路或電腦或電玩的情況,父母已越來越難控制的問題,常需要花很多的心力去和父母及孩子溝通及努力改變,孩子才能有不一樣的生活型態。以下分享兩個治療過的案例:案例一17歲男性高中生(以下簡稱A君),已拒學在家約半年,每每為了網路使用過度的問題,和母親爭執不斷,案母強力切掉電腦的電源,A君憤怒到打媽媽已幾個月,直到有一次A君不滿案母阻止其上網而對案母嚴重暴力,鄰居看不下去而報警,A君被警察帶到某醫院急診室後住進精神科病房,一開始案母還抱怨鄰居多事。在住院中醫療團隊評估到個案因國小起就有注意力、好動、衝動的問題,學業、人際上一直遇到困難,案母只是一味的強迫個案加強學習,除了課業也沒有其他休閒活動,在生活上A君也漫不經心,個案的學習動機逐漸低落,最後放棄課業,不願上學,待在家的時間就一直上網。在家庭互動中,案父因工作忙碌,需時常出差到大陸,案母也就沒有告訴案父A君的情況,在住院中醫療團隊積極做家庭治療,請案父一起加入治療團隊中,一方面重啟父母溝通合作的態度、策略,一方面與A君討論自己未來的目標及如何達成目標,父母協助個案回復正常的作息,也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積極藥物治療。出院後A君嘗試找打工機會、交到女朋友,案母一開始仍過度保護及過度介入,後來在不停的溝通與改變下,案父母和A君逐漸改善,A君終於回到真實生活中學習,也改善了家庭的衝突。案例二19歲男性專科生(以下簡稱B君),因近1個多月來晚上不睡覺、不停上網,而被案父帶來精神科門診就醫,評估之後發現B君除了晚上不睡覺、不停上網之外,還有變得很愛說話、自大、靜不下來、購物慾強、很忙碌、心情易怒等症狀,診斷為躁鬱症,這才知道網路成癮只是躁鬱症的一個表徵,經過藥物治療後B君就恢復平日的表現。提出案例,是希望父母能及早重視到孩子過度使用網路的問題,在問題還不至於太嚴重時趕快做改變,協助孩子過更健康愉快的生活。
2023.12.15
台南高商演講
蔡幸芳醫師獲邀至台南高商演講,112/11/17演講主題-社區身心醫療與校園輔導的合作,此次與教師們討論如何提升校園輔導,以及校園輔導之困境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