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享
2025.02.24
破除迷思! 憂鬱症不是抗壓性低或想太多,而是大腦生病了!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要的三大疾病之一!雖然大眾對於憂鬱症較過往有更多的了解,但仍避免不了會聽到「什麼憂鬱症,根本是自己想太多了」、「抗壓性低才會這樣,只是在找藉口」,不被了解且批判,或許也是一部分患者不敢面對、就醫的原因。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5),憂鬱症症狀下列9項中,若其中有5項以上且持續超過2週無法改善,就要留意!並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以下為9大症狀:  1. 情緒低落 2. 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  3. 體重下降或上升 4. 嗜睡或失眠  5. 動作遲緩 6. 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  7. 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 8. 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  9. 經常出現負面想法  憂鬱症的病因研究發現憂鬱症是一個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生理因素:與大腦構造、腦部功能、腦部神經傳遞物質不平衡、遺傳有關。心理社會因素:與生活壓力、創傷、人格特質(負面想法、自我價值低)、社會支持系統薄弱有關。酒精、物質濫用:長期使用毒品或酒精會導致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不平衡,而影響情緒系統。藥物治療抗憂鬱劑為主要治療藥物,一般需規則持續服藥2-4週後發揮效果,常見副作用如:腸胃不適、噁心、頭暈,副作用會在剛開始服用藥物時出現,身體逐漸適應後就會改善,若副作用持續無緩解,亦可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且這類藥物不會有「依賴」或「成癮」的問題。第一次接受抗憂鬱劑治療,建議持續服藥至少半年,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千萬不要因為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  非藥物治療常見非藥物治療如:心理治療(個別或團體)、正念、光照治療、rTMS(經顱磁刺激)等方式。日常照護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營養及睡眠、運動,減少使用傷害腦部的物質,例如:酒精、菸、安非他命等等。憂鬱症就像是大腦感冒了,只要經專業醫師評估,愈早接受治療對於腦部的傷害越少。當大腦生病了,有些行為或想法會無法控制地出現,這時親友的傾聽、支持與不做批判,是幫助憂鬱症患者度過這一段時間的最大助力!
2025.02.12
你…焦慮嗎? 原來這就是廣泛性焦慮症!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過焦慮的經驗,像是面臨考試、工作、重要場合,當情境過了焦慮就會有所緩解。而廣泛性焦慮症則是一種過度或不合實際的焦慮及擔心,容易慌亂緊張,是一種持續性、慢性的,而非急性的發作,且很難去控制自己的擔憂。過度的焦慮會讓我們的表現變差,無法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嚴重影響生活。患者可能會感到肌肉緊繃、痠痛、心悸、胃腸不適、靜不下來、緊張、沒辦法放鬆、不安、腦中一片空白、注意力變差、失眠、忘東忘西等症狀。廣泛性焦慮症以女性居多,約為男性患者的一倍。做事要求完美、自我要求高、較敏感、體質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壓力等都是造成的原因之一。另外在遺傳研究方面:患者的一等親裡頭,同樣罹患廣泛性焦慮症的機率為25%,高於一般人,這顯示廣泛性焦慮症有遺傳傾向。廣泛性焦慮症相當容易與其他疾病並存,最常見的就是與憂鬱症一同出現,其次像是恐慌症、強迫症等等。治療:學習放鬆技巧:例如運動、肌肉放鬆術、腹式呼吸、靜坐、冥想、生理回饋訓練、正念等。找出會引發自身焦慮的事物:例如忙碌的工作、吵雜的環境、特定情境(坐飛機、上高速公路、進入隧道)、含咖啡因食物、藥物等。支持性心理治療:透過同理心,接納患者的痛苦,幫助其放輕鬆並感到安心。藥物:解焦慮放鬆類藥物普遍被用於減低焦慮,它對於患者有不錯的療效,使用這類藥物可能會讓專注力下降或想睡覺,服藥之後應避免操作機器或開車。抗憂鬱劑(例如SSRI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類的藥物)是主要治療藥物,服用這類藥物會穩定大腦的情緒系統,但此類藥物需長期使用,一般需要持續規律服藥2-3個禮拜才開始會有效,並無藥物成癮性。感知到自身現在受焦慮影響很重要,當發現時可以藉由腹式呼吸稍作緩解,將思緒放在調整呼吸、放鬆身體、離開特定環境或減少刺激性食物,當然也可藉由服用緩解焦慮的藥物達到放鬆。覺察自己的情緒,才能夠了解自己,並掌控身體的反應。
2024.12.16
孩子不時擠眉弄眼、發出聲音是怎麼了? 妥瑞氏症在作怪 !
「他這幾個月會頻繁有眨眼動作,考試期間更明顯」「我們有注意到他偶爾會有清喉嚨的聲音,請他不要發出聲音都沒有用」以上是在門診常見的症狀描述,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不自主的聲音或動作時,不免擔心這是不是所謂的「妥瑞」,對於孩子未來會不會有什麼影響?會不會越來越嚴重?以下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診斷標準:1.兩種以上運動性抽動及一種以上發聲性抽動2.在一年以上期間內幾乎天天出現3.在此期間內從無一次超過連續三個月以上的無抽動時期對照上述症狀描述會發現,眨眼或清喉嚨還未達到妥瑞氏症診斷標準,那不自主的眨眼、清喉嚨又該怎麼解釋呢?我們稱為抽動疾患(Tics Disorder)通常初發於兒童期,男比女多(比例3-4:1),是一種腦神經生理的問題,與大腦基底核、多巴胺系統不平衡有關。所謂抽動(Tics)是指一種突發、快速、重複發生、非韻律性的,可分為運動性抽動及發聲性抽動。這是一種不自主的動作,各種形式的抽動都會受壓力或情緒的影響而加重。可受意識壓抑一小段時間(例如要上台演講),但之後可能有反彈性地惡化。在睡眠時通常抽動會顯著減少。而運動性抽動及發聲性抽動還可區分為單純型或複雜型:單純型複雜型運動性抽動眨眼、鼻翼搧動、作鬼臉、頸部收縮、聳肩、甩手面容做態(臉部無意義的動作)、儀表修飾行為、跳躍、觸摸、踩踏、以鼻嗅物、模仿動作症(模仿他人的動作)發聲性抽動清喉嚨、吸氣、吹鼻息、咳嗽、打嗝、吠吼穢語症(說髒話)、複語症(重複自己的聲音或字句)、仿說(重複最後聽到的聲音或字句)治療方式:家長、師長、朋友和社會大眾的正確觀念與態度最為重要,程度輕微者,不妨礙生活,不一定需要治療,只需要觀察即可。只有當症狀太頻繁或有危險,明顯嚴重干擾生活、學習、人際互動、情緒、自信等等時,才會積極治療。1.藥物療法:主要為多巴胺阻斷劑,症狀輕微時可以先嘗試每天一次早上服用維他命B6高單位50毫克。2.學習自我放鬆:壓力大時症狀可能增加,放鬆或專注於喜愛的事物時,症狀可能減輕,因此自我監督、放鬆訓練、提升自信、社交技巧訓練都是有幫助的;多接觸自然,多到戶外去玩,少看恐怖、緊張的電視節目,少看電視,儘量不玩電動、電玩等3C產品。
2024.12.02
教導好費力 ! 淺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在診間,我們經常聽到第一次來的家長說「三不五時就收到學校跟安親班的訊息,我真的每天都提心吊膽,怕他又出狀況」、「明明這些事情都教過,也提醒過了,他卻重複犯錯,有時候我都會覺得他是不是故意的!」、「我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有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或根本沒在聽」、「我真的教得很累,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是不是一個很失敗的媽媽」。以上這些,是否也是你面臨的處境?請你先不要自責、氣餒,或許孩子只是有專注力不足或衝動控制不佳的困難,首先你要先了解什麼是ADHD,才能用對方法減輕你的疲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是一種生理疾病,大腦額葉功能失調,影響自我控制功能,有三大核心症狀(分心、過動、易衝動)。依症狀分為三型,分心型、過動衝動型、及合併型,其中分心型會有懶散、拖延、恍神、健忘的問題,但不會好動。 1.醫學研究證據顯示藥物治療70%有效果,而行為處理是必須持續進行才能見其效果。治療是為了改善症狀,避免衍生後   續學習障礙、工作問題、自信心低落、人際互動、情緒行為問題! 2.目前主要治療的藥物是利他能,它被證明是有效且安全的,服用30分鐘發揮效果,持續3-5小時,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   (例如睡不著、胃口差等等),都不是太嚴重的副作用,且身體大多會逐漸適應,也可以和醫師討論藥物調整以減少副作   用。 3.行為處理很重要,運用一些教養技巧協助孩子改善相關症狀,例如時間規劃、事前告知規範、獎勵先於處罰、增強動       機、正向教養、父母以身作則等等。 4.家中有過動症兒童要處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父母更需覺察自己的情緒,給自己空間,在有情緒的時候『聽、看、   聽』,緩和情緒後再處理孩子,調適壓力。5.健康飲食、充足的運動及睡眠都是大腦成長基本需要,父母要去重視,且要控制兒童使用3C產品的狀況。
2024.11.05
保健食品怎麼選 ? 魚油對於專注力有幫助嗎 ?
春暉診所蔡幸芳醫師參加113年10月26日的研討會,進一步了解有哪一些健康食品可以幫助改善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相關症狀呢?最近幾年已有一些醫學研究顯示魚油(EPA比DHA更好)、鋅、鎂、維他命D3可以協助改善憂鬱症的憂鬱、焦慮、失眠等症狀,也可以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分心、過動、衝動、情緒問題、社交問題等症狀,但還無法取代藥物的療效,它們都有減少發炎反應、改善免疫力的效果。缺鋅可能會有容易煩躁、疲倦、皮膚乾燥、認知變差、味覺變鈍、傷口癒合變慢等症狀。孩子偏食、胃口小、因為服用利他能等治療藥物造成胃口差,或者老人、憂鬱症患者吃不下,都可以用補充鋅來改善胃口。缺鎂可能會有情緒波動、失眠、肌肉無力、身體發炎、排便不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經前症候群加重、骨質疏鬆、營養素缺乏症等症狀。補充鎂可以改善失眠、睡不好、憂鬱、焦慮等症狀。失眠的人如果擔心服用安眠藥會成癮,也可以嘗試服用「安芯眠」,裡面有三種成分(GABA、色胺酸、番紅花),已有一些醫學研究顯示它有改善失眠的效果。
2024.11.05
台南女中演講-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及親子溝通技巧
很感謝台南女中邀請春暉診所蔡幸芳醫師到校演講,於113年10月27日向一千多位家長分享「簡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及親子溝通技巧」。成為父母這個角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與青少年子女溝通也很考驗著父母,平時就要建立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影響著孩子的現在與未來,影響著情緒發展與人際互動。二個人之間的溝通是在二個不同的解碼系統裡,是很難溝通清楚的,只能盡量去理解對方的解碼系統,融入到自己的解碼系統裡。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提醒我們,看到的表象只是水面上的一小部分,水面下有更大的部分,我們自己清楚知道嗎?我們清楚知道對方嗎?這需要我們往內探索自己才能知道的。溝通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先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放下自己的立場,才有空間與對方好好溝通、說出愛的語言。
2024.10.08
個案肯定我們的話
113/10/7今天門診有一位個案在診間訴說著對我們的感謝,並帶來她親手製作的大象吊飾要送給我們。個案表示來看診之後心情和思緒逐漸穩定下來,她才能安心、專注地做她喜歡的手作,在做手作時心情更加安定,很謝謝春暉診所蔡醫師對她的幫忙。對於個案的肯定,我們感到很感動、揪心,這樣的肯定讓我們更加確定自己是在努力做對的事情。祝福每一位病患未來都能平安順遂!
2024.07.17
謝謝你們的肯定
這次門診小千(化名)媽媽說自從搬到高雄後,試著找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看診,但終究還是喜歡在台南春暉的感覺,不管是服務品質還是藥物的效果,都讓她們可以很放心。媽媽考量很久,還是想回來這熟悉的地方,雖然每次騎車往返都需要花1-2小時的車程,但見到小千從小到大熟悉的面孔,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開心。聽到小千媽媽講述的過程,一股暖意湧上我們的心頭,謝謝媽媽妳的肯定,讓春暉能像避風港一樣陪伴著妳們。春暉也常遇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個案,這段路程雖然看似遙遠,卻也默默地維繫著彼此。路上車多,還是要多留意路況喔!祝福妳們一切平安!小如(化名)走進診間後,講著講著眼淚不聽使喚的滾落下來,再多的面紙始終止不住她內心的痛苦與難過。看著她滾滾而下的淚水,蔡醫師問到:「我能夠坐在妳旁邊陪著妳嗎?」,她像個小女孩般多麼需要被支撐著,醫師拍拍她的肩膀,傾聽她說著內心的話語。下次回診時,她告訴醫師:「謝謝妳!上次讓我感到很安心,好像有股力量在支撐著我,讓我不再那麼害怕了」。看著她的眼神,也許是生活上找到了目標,或許是上次醫師安慰的舉動給了她一點繼續努力下去的力量,也可能是藥物對她有點幫忙,不管如何,她漸漸好起來了。感謝小如妳的話語,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做對的事情。祝福妳越走越順,越走越有力量!
2024.06.11
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
蔡幸芳醫師113年6月8日我到台北參加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讀書會,我參與這個讀書會已有17年,每三個月就會有一組學員(四位醫師)報告一個主題,能跟著這一群認真的醫師們及宋維村教授學習,是我很感恩的人生經歷。這一次是由我和另外三位醫師報告,有關於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的議題。我開業後的這13年跟著衛福部台南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及成大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團隊學習,收穫良多,也在臨床工作中更加注意兒童、青少年、成人、老人的睡眠狀況,睡眠問題真的影響孩子很大。擷取報告重點跟大家分享。我報告的那一位高中個案,希望考上某個科系,覺得別人都很厲害,自己很糟糕,回家後壓榨自己不停地讀書,心情很焦慮,每天只睡3-4個小時,吃東西會胃痛、嚴重脹氣、打嗝、想吐,不敢吃也不想吃東西,體重減輕,體重從48公斤減到34公斤,低心跳(30-40+下/分鐘)、身體水腫有腹水,容易喘,沒有月經,因為心臟科醫師建議需要裝心臟節律器,個案及家長不能接受,因而轉介至我的門診。這個個案嚴重睡眠不足合併很多身心症狀。建議睡眠的時間,在1-3歲的孩子是11-14個小時,在3-6歲的孩子是10-13個小時,國小的孩子是9-11個小時,國中、高中生是8-10個小時,成年人是7-9個小時,很多人都睡眠不足,因而在假日時需要補眠。有研究顯示15-18歲青少年,歐洲學生每天睡眠約為8.3小時(假日10小時),美國學生約為7.5小時(假日9.5小時),亞洲學生最短,大約為6.7小時(假日8.8小時)。韓國學生自我報告每天睡眠時間約為5.5-6.5個小時。在台灣某些區域的研究,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大部分都小於7個小時,且有三成的學生出現白天嗜睡的狀況。當夜間睡眠時間短於8個小時時,警覺性和學業成績就會受到損害,這種損害會影響正常發育和生活品質。慢性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事故以及情緒和行為問題。臨床上越來越常遇到幼稚園或2-3歲的小孩晚上11-12點才去睡覺,早上7點多就要起床,這樣也才只有睡7-8個小時,因為分心、過動、情緒、行為問題而被帶來就診的。建議家長要想辦法先讓孩子早一點睡覺、睡飽一點啊。在睡眠不足的臨床治療建議,第一步是行為治療與衛教家長。因為目前還沒有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證實在兒童青少年是有效、安全的治療藥物,所以沒有很建議藥物治療。在國外有一些關於褪黑激素的研究,褪黑激素對於某些睡眠障礙會有改善,但因為在台灣衛生福利部還未核可褪黑激素是藥品或食品,所以在台灣是不能夠買賣的,民眾通常是從國外買回來或在網路上購買,但品質就無法保證。服用方法(劑量、時間)、副作用、後遺症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更明確。最近台灣衛生福利部有核可一個褪黑激素的藥品(Somn Well XR 2mg),限用在55歲以上。只想靠著服用安眠藥來改善睡眠障礙,這只是暫時之計,還是要改變想法、訓練心性、調整生活作息及壓力調適,包括看重睡眠,給予足夠的睡眠時間,增加運動量與放鬆練習,這才是長久健康之計。
2024.05.09
光華高中演講
感謝光華高中於113/5/8邀請蔡幸芳醫師對輔導老師們演講,淺談自律神經失調及改善方式。現代人壓力都很大,老師、學生、家長都有各自的壓力,多認識自己的身心狀態,學習如何放鬆、照顧自己,才能改善壓力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服藥只是一部分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創造恆定的身心狀態。
2024.05.08
你有專注力的困擾嗎 ?
「老師說孩子在上課時經常與同學聊天、回答總是不舉手發言、會直接插嘴打斷老師或其他同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甚至直接離開座位。我們是有發現他沒辦法好好坐下來寫作業,而且會忘記帶東西,都要我們提前幫他準備好,房間也不整齊,外出都會跑來跑去、爬上爬下,但也覺得這個年紀的小孩本來就比較活潑頑皮,不是嗎?」「我們發現孩子容易恍神,感覺跟他說話都沒有在聽,寫作業都要寫到好晚,明明幫他複習過了但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知道他到底懂不懂,但他很乖也很安靜,老師也沒有反應在學校有什麼狀況,也都不會影響別人」「我在工作的時候滿容易有挫折的,覺得其他人都能在時間內完成,但我好像都做不完,不太會規劃時間,而且主管交代的東西有時會忘記或遲交,平常也會出了門才發現忘記帶東西又折返,小時候是有被大人說活潑好動、愛講話,但長大就有改善了」以上是你或孩子目前面臨的狀況嗎?你可知道,不是只有過動、衝動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分為三種型態: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以及混合型,單純注意力不足(分心恍神)的問題因為不影響他人而不容易被發現。醫師在評估時,除了藉由詢問主要照顧者及個案相關的臨床症狀,並透過老師填寫相關的量表來了解老師在學校、安親班對個案的觀察之外,還可以透過較為客觀量化的電腦化注意力檢測及心理師在測驗過程的觀察,做正確的診斷。本院提供客觀量化的「克氏注意力測驗(CPT)」和「高登診斷系統(GDS)」兩種電腦化注意力檢測工具,直接從受測者的生理角度評估「持續性注意力、警覺度、衝動控制、分心程度」,主要檢測視覺注意力,CPT也有額外測聽覺注意力的測驗(CATA),年齡從四歲到成人皆可檢測。由心理師協助講解測驗流程,並從旁觀察,後續心理師將提供正式報告,並於門診時由醫師與您討論報告內容、診斷及後續治療方向。
2024.03.29
睡眠幫助排除大腦廢物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發表的《科學》期刊論文中提到,透過腦影像技術證實了睡眠中大腦排除廢物的過程 。上圖顯示紅色部分為血液,藍色部分為腦脊髓液,睡眠時大腦血流下降,導致足夠多的腦脊髓液大量流動, 腦脊髓液流入並貫穿大腦,以填補缺失血液的空隙,而血液會週期性地大量注入大腦,每當血液大量注入,腦脊髓液就趁機進入清除毒素,比如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參考資料來源:健康遠見-睡著後,大腦都在幹嘛?